一級建造師管理聽誰的課,一級建造師管理哪個老師講得好
銀元是舶來品,起源于15世紀,始鑄于歐洲,俗稱“洋錢”“花邊錢”或“大洋”。它初入中國,大約是在明朝,但大量流入,則在清乾隆年間以后。市面上有像三帆銀幣、竹子銀幣、甘肅造袁大頭等一些發行較少的銀元。其中流傳最廣、影響最大、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可數袁世凱頭像銀幣,俗稱“袁大頭銀元”。
袁大頭銀元的誕生,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。在辛亥革命后,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行的銀元貨幣,因這些銀元鑄有他的側身圖像而得名。
據悉,國際金銀價格的漲跌,也刺激了傳統的收藏市場,近五年的時間,民國年間的袁大頭銀元可謂漲跌不停。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沖擊下,“袁大頭”也能保持穩定的價格不跌。業內人士認為,未來“袁大頭”的收藏依然有較大的價值空間。此外,對于長期投資而言,短期內的價格動蕩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。
據了解,袁大頭銀元包括四種規格,分別是壹圓、中圓(五角)、貳角、壹角,民國三年、八年、九年、十年均有鑄造。其中,民國三年、九年、十年的壹圓較為常見,民國八年的則較少。
而民國三年的袁大頭銀元中,袁世凱“簽字版”尤為珍貴,包括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簽字版,以及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后頸部位的簽字版。由于簽字版未曾正式流通使用,所以存世不多,目前幾類圖書上所標參考價均為150萬-300萬元。
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,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,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。
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,上列“中華民國三年”。“年”字后沒有“造”字,其他年版都在“年”字后面有一“造”字。三年版“民”字中有一“點”,而其他年版民字無“點”。
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,老模具為185道邊齒,新模具為170道邊齒,鑄量都較多,屬普通流通版。
1、普通版:此幣稱為普通版,主要是從正背面漢字來講,“中華民國八年造”7個字及“壹圓”2字,書寫符合漢字結構,沒有一字變異。嘉禾規范有序。流通較多,較普遍。
2、半連口造版(短牛尾造版):此幣“中華民國八年造”中的“造”字書寫不規范,“造”字的第3筆是一豎從第4筆的一橫向下伸出(本不應伸出),形成了一個“牛”字,幾乎同“口”相連,故稱為“半連口造”版,由于“牛”字下伸較短,故也可以稱為“短牛尾造”版。
3、連口造版:此幣“中華民國八年造”中的“造”字書寫變異,把“造”字的第3筆的一豎,從第4筆的橫向下伸出并同“口”字連接在一起,故為“連口造”版。
4、缺口造版:此幣“中華民國八年造”中的“造”字書寫有誤,把“造”字的“口”少寫了上邊一橫,形成一個缺口,故稱為“缺口造”版。
5、豎點年版:此幣“中華民國八年造”中的“年”字與當時的書寫習慣有別,把“年”字的第4筆的“點(丶)”寫成了“一豎”(按現在漢字書法講是正確的),故稱其為“豎點年”版。值得注意的是,豎點年版的“造”字書寫也比較特別。“造”字的“口”書寫的很扁,極像一個死心口。該版幣也是比較少見的一種。
6、反7點年版:此幣“中華民國八年造”中的“年”字書寫有誤,把“年”字的第4筆的“點(丶)”寫成了反“7”,形成了反7點“年”,故稱為“反7點年”版。該版幣同普通版相比較少見。
主編微信號ID:13761697350吳老師←長按可復制(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詢鑒定評估交易)
免責聲明: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,如有侵犯你的版權。 請來信指出,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!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,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。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hxzws.com/yijian/35612.html
發表評論